请搜索 全站搜索

《中国建设报》:福建厦门健全低值可回收物处置机制

分类:公司资讯 新闻公告 726

原文转载自:《中国建设报》

记者 胡春明 通讯员 李文林

近年来,福建省厦门市认真落实“双碳”行动,紧紧围绕“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”目标抓住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“四大环节”,探索建立“分类投放、统一清运、区域分拣、集中处理”的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循环模式和处置机制,推动建立了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。目前,厦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到53%。

先行试点推动 建成规范管理体系

生活中常见的玻璃瓶、奶茶杯、牛奶盒、外卖餐盒等废弃物,尽管拥有一定回收价值,但以往常被分入“其他垃圾”。由于种类繁多、成分复杂,分离回收难度高,加工价值低,企业缺乏回收动力,因此曾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规范回收及处理的机制。近年来,通过开展精细化分类,厦门市让它们变身“低值可回收物”,逐步进入规范管理。

2020年7月,厦门市发布《厦门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》,经过修订,将低值可回收物分为废玻璃、陶瓷类、废塑料、废纸和废纺织衣物5个品类。通过在生活小区开展低值可回收物收运试点工作,引导居民从源头上做好低值可回收物分类。

居民投放可回收物

从建立规章,到先行试点,厦门做好顶层设计,不断完善管理体系,为形成“分类投放、统一清运、区域分拣、集中处理”的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循环模式和处置机制一步步打牢基础。

环卫车公交式收运

完善配套资源 回收利用成效显著

围绕“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”目标,抓住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“四大环节”,厦门逐步建立起分工明确、责任清晰、配套完善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,资源回收利用成效显著。

当前,厦门全市由各区政府部门委托相关企业负责分类收运,低值可回收物采取定时、定点、定线与预约相结合模式使用带有专门标志标识的专用车辆,定时到投放站点清运可回收物,科学规划“公交化”直运线路,转运至专业的分拣中心进行分拣处理。

环卫车进入分拣中心

2022年,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在厦门市正式投运,日分拣量达50吨。分拣后的物料通过机器人进行质量控制、提高纯度等方法,被精细化分拣为普通纸、利乐包装等15个品类,最后分别打包压缩后,送往下游再生处理厂家,实现“变废为宝”。

智能分选平台

此外,废玻璃、陶瓷将通过加工作为建筑材料回收使用;织物回收箱里的废旧衣物等,经回收企业分拣,可重新使用的,经过清洗、消毒后,出售或通过爱心慈善机构等捐赠至有需要的贫困地区,无法重新使用的,则作为织物原材料破碎后重新回收利用;其他低值可回收物也由既有的再生资源企业处理。

积极探索推进两网融合发展

厦门市大力推进环卫清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“两网融合”,进一步完善低值可回收物收运处置体系,实现低值可回收物从“垃圾”到“资源”的转变。

厦门市积极探索可回收物领域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,为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体系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,保证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再利用产业稳步发展。同时,引导市场建立可持续发展制度,鼓励各个行业在具体商业模式中提高玻璃、快递包装等的重复使用率,并督促再生资源服务点运营管理实现标准化、规范化、连锁化经营,进一步提高资源化水平。

低值可回收物经过分拣后分类归置

据介绍,下一步,厦门市还将继续推进低值可回收物末端处理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发展,鼓励企业加强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,促进产学研用合作,鼓励科研机构、高校开展低值可回收物处置技术创新、循环经济应用研究,助推垃圾分类减量化、资源化与“双碳”行动实现创新发展。

上一篇: 下一篇:
展开更多